凉山新闻联播 | 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主任会议

 行业资讯     |      2025-04-05

[4] 温家宝的床头放着《沉思录》,《成都日报》,2012年2月7日,版13。

[5] 很显然,《百度百科》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上述解析并非是同一学者在同一时空所为,从而在逻辑上并不很严密,内容上亦不完整。没有法治国家,不可能有法治政府。

凉山新闻联播 | 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主任会议

例如,法治国家的法治可能更强调权力控制。法治国家的实质标志同样有四:(一)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理性化制度。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国家公权力的相互监督制约、社会公权力(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等)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以权利制约权力)。法治社会的法治更强调人权保障,尽管权力控制、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人权保障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共同要件。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包括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执政、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建设保障社会公正的司法制度、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及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张文显等主编:《法理学》,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69-37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4]Mark F. Brzezinski, Constitutionalism within Limits: The New Constitutional Courts: Poland, EECR, Vol.2, No. 2, 1993, p.40. [15]D. Petrova, Political and Legal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terest Law: Postcommunist Challenges to Legal Advo-cacy and Reform, EECR, Vol.5, No. 4, 1996, pp.70-71. [16]同注[9],第26页。即使是十分自私的资本家,也能认识到扩展的、持续的、长期的合约与市场对自己是极为必要的。

权利主体范围从早期被救助的弱者成员到所有社会成员(即具备了普惠性),从个人到群体。回顾和剖析社会法的演化发展和代际更替的历史逻辑。甚至可以认为,以社会法为核心的制度调整,实实在在地挽救了资本主义。这些理论范式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且对社会政策与社会法产生的背景、机理、逻辑、规律和主要功能,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对全球性危机和衰退的影响,以及社会法应否与如何成为新政性改革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形成了较有解释力的理论范式。

因此,对再分配主义主导的第二代社会法的合法性、正当性与可持续性,需加以反思、改革:即使实行弱者救助等社会保护政策,也要注意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逆向激励效应,因为人性中的惰性、搭便车倾向是不能消除的。[4]有学者直接运用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分析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制度变革与社会变迁问题,代表性论文参见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凉山新闻联播 | 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主任会议

从社会法法哲学视角分析上述演化、变革历程可以发现,社会法是市场经济得以不断摆脱危机、实现转型和新生、不断发展的主要解码之一。{10}(P723-730)吉登斯、米基利等人的理论,对于解释当今欧美社会法转型、第三代社会法的背景十分重要,社会法法哲学应予关注。提出社会法的问题代沟和改革任务差异问题,厘定中国和当今世界新政性的制度需求。[15]其带有新政治经济学特征的理论也为社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legitimacy)、必要性提供了较有信度的论证。

本文认为,时间维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制度内容、主要职能、与人权的关系、逻辑展开过程等方面的属性和特征。{2}(P168、 171)二者在价值取向、调整对象、功能领域、制度体系等方面高度近似,可被认为是同一物。据此可对政治、法律哲学进行边际性革命和重大理论创新。将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建立后,以罗斯福新政和联合国经社文公约为代表作,较全面保障社会权利的社会法,称为第二代社会法。

它实为资本力量的全球化,它使市场自由主义如虎添翼。{12}(P150-162) (二)关于当今以社会法为核心的新政需求 对于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严重衰退,研究成果更多,也形成了重大共识,可供社会法法哲学借鉴。

凉山新闻联播 | 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主任会议

社会法是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经社文类人权、追求实质性公平的法律类群。{1}(P129)社会立法(social legislation)是英美国家的制度事实和理论概念,指依据社会政策制定,用以保护某些特别需要扶助人群的生活安全或用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的立法,就狭义而言,乃着眼于解决已出现的社会问题,指以保护处于经济劣势状况下的一群人生活安全所制定的社会安全立法,……就广义言,乃着眼于预防社会问题,凡以改善大众生活状况促进社会一般福利而制订的有关福利。

{18}如果自由和平等相互冲突,且谁都不能被认为居于优势地位,则不能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答案。该丛书中还有《当代资本主义》、《人民的资本主义》等,具有类似主题和理论。对于社会法学知识与方法的非自足性,社会法学界关注不足,缺乏问题意识,因而经常在具体制度问题研究上作低水平重复。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不能消除社会法的上述机制和功能,相反,在全球产业链关系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基于要素价格、成本核算、利润分配等问题的冲突日益凸显,应当通过官方的、民间的谈判加以解决,社会法与国际经济法具有结合的空间。与初级的社会保护、基本生存权益相关的第一代(社会法)问题较为严重而普遍,相关制度需求已极为迫切。(三)我国学界的相关理论 首先是制度调整理论。

中国同时面临三代社会法问题,制度需求强烈,应以全球正在探索的第三代社会法为主要资源,科学建构社会法。{29}然而在21世纪,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保护事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采掘业和中低端制造业也消耗了大量劳动者的健康。

具体地看,存在如下的发育过程、发展路径和逻辑展开:其性质是从非强制性的慈善转化成法律义务。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代社会法的发展背景是新自由主义盛行时期,受到了诸多的妨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法相关的问题代沟理论,是本文所提出、初步论证的且具有广泛解释力的理论。[3]不仅需要在法学范围内开放和整合,还需要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或者跨学科的研究中获得理论资源。

本文综合时空、性质、功能、国家角色和任务、与人权的关系等标准,将19世纪初开始,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兴起,导致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被混合资本主义取代的早期劳动立法、社会保障立法视为第一代社会法。其一,社会法既是市场经济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在功能上也是矛盾缓和与解决的道与器,其功能的扩展与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运动中日益复杂化的利益博弈、伦理演化、制度需求密切相关,呈现出与社会变迁和制度需求同步发展、相互塑造的逻辑和规律。据此,按照本文方法划分为三代社会立法,更为合理。从理论上分析,需要对这些差异及其背后的机理进行概念化,运用概念和理论加以指称和分析。

该理论认为欧洲的社会法一直处于前沿地位,其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和政策目标构成了二战后社会法的基础。这些调整和改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及其制度调整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反思第一代社会法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第二代社会法在国内法、国际法两个向度上,都致力于确认和保障第二代人权—经社文类人权,成为人权法的重要支系。质言之,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社会法等社会保护运动的制衡、修复、改良,那么,以自由主义为旗帜的、实质为资本主权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市场化运动,盛行资本力量通吃一切的丛林法则,会成为烧毁社会有机体的烈火,导致人类社会陷入严重分裂、动荡。

上述功能的发展,导致了社会法的代际更替,具有其事理逻辑与规律。即使实行社会保护,也需要实行激励性、能力扶助性措施。

应借鉴有关理论,研究社会法法哲学应关注的若干深层次理论问题。欧盟中最有活力且绩效稳定的德国模式,成功地把社会政策、社会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验,被欧盟及其多数成员所重视,1994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社会条款即是集中体现。欧美发达国家为此困扰不已,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大量问题。借鉴多学科理论范式建构社会法法哲学。

且该领域中的道德关怀或政治关怀的立场、取向和方法极为突出,更需要关注对现实法律的批判和改革。权利内容从基本生存权利扩展到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权利(甚至到体面生存的权利),从物质性权益到机会、资格等权利。

因此,这些机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构成性要素—舍其不能的要素,其功能从社会保护领域扩展到经济关系的构成、运行、调整领域。  【摘要】社会法的产生机理、演化变革、功能发展、性质或本体、社会法问题代沟与制度需求、主要理论范式等深层次的反思性问题,应在部门法哲学意义上得到关注,应予以跨学科、批判性的研究。

……同意是在车间里被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且从法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法哲学应当特别注意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整合和创新法学研究。